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,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量超过120万台,而中国装机量接近10万台,中国每万名产业工人所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仅为25,远低于日本的339、韩国的347、德国的250。数据表明,中国制造业自动化程度尚处于较低水平,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和市场。
近年来,中国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扶持中国机器人产业。2013年年底,中国工信部发布《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对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进行了战略层面的规划指导。近期,工信部表示要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等,力争到2020年,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。
蔡鹤皋称,当前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正在兴起,目前中国具有四百多家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和系统集成企业,部分中国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取得初步突破,性能标准达到国外同类水平,形成小批量生产能力。
蔡鹤皋表示,不容忽视的是,中国工业机器人关键基础部件依赖进口,造成国产机器人成本居高不下,缺乏竞争力。中国应重点突破关键技术,加快实现关键基础部件产业化。
他认为,市场需求是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原动力,中国存在大量低端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,这些企业对工业机器人需求迫切,存在大面积的工业机器人应用空白区,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应针对市场需求,生产出适合中国广大产业需要的高性价比机器人产品。
谭建荣则关注自主海洋机器人的发展,他表示,自主海洋机器人将是海洋机器人发展的主流方向,从信息型向作业型发展,从低智能向高智能发展,从单体向群体合作及网络化发展,机器人研究前景无限。